第六十一章_长寻坡[种田]
笔趣阁 > 长寻坡[种田] > 第六十一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一章

  周六一早,黎阳没在床上继续做梦,起来擀面条,煮了大大的一锅。

  大毛哥俩打着呵欠过来,黄立安帮着黎阳把外头挂着的被单和床单拿回来,晾了一天,冻的僵直,还得拿到屋子里烘一烘。

  今天的卤子是茄子肉沫,黎阳比平时多放了些油,炒出来很香,吃饭的时候,他频频看向谭帅,直到谭帅伸手把他脑袋掰正,这才悻悻的作罢。

  等吃完饭了,谭帅才说了那句“好吃”,黎阳心满意足,把在屋子里烘软的床单给铺上,黄立安拿着小笤帚将上面的细小的褶皱给扫平。

  俩人一起又把被子给套上,叠的整整齐齐的,然后放在床头。

  谭帅给黎阳要樱桃的种子,黎阳从书包里头掏出一个沉甸甸的纸包,里面的核早就洗干净晒干了。

  听说要去种樱桃,大毛哥俩也很高兴,他俩也被好吃的樱桃征服了,说要帮着浇水。

  就这样,四个人一起出门,谭帅骑自行车带着大毛,黎阳蹬着大毛的三轮车带着黄立安,四个人先去了花鸟市场,在那买了几个大花盆,另外花了一块钱买了整整一袋子的土,卖盆的人说这是富有营养的土,种樱桃更好。

  买完东西,他们转战商业街,在那里,大毛的小兄弟们骑着三轮车刚到,黎阳和谭帅帮着他们先把货物卸下来,然后展开厚厚的帆布,在摊子上方扎一个帐篷。

  “我也能挣钱。”黎阳笑着拉着黄立安躲开,“他的份在家里呢。”

  黎阳不相信,谭帅会没事去爬农机厂的墙。

  谭帅在海城的日子,除了早饭在街边买,剩下的几乎都在这里吃,是这里的常客了。

  棉花厂虽然不如机械厂,但也是海城老厂子了,工资就算是中下的水平,各种福利还是有的,即便接线员这样说,他心里还是舍不得的。

  俩人做好口头约定,然后在长寻坡顶上分开。

  黄立安听话,说明了原因,他并不会偷偷跑过去看。

  外出这几年,黎阳算是知道了,只要孩子在外头,家里就没有一个不担心的,他爸妈也一样,既怕吃不好,又担心水土不服,只要孩子不在眼皮底下,那必定是不放心的。

  中午,黄立安和黎阳一起做饭,谭帅和大毛俩人准时准点的回来吃。

  这样的小东西,他们这里有好几个柜子,黎阳和谭帅都很喜欢弄这个,算是一个爱好,就跟别人喜欢钓鱼和下棋一样。

  徐国华在本市读书,放假就回家,而且他不愿意出门,黎阳一逮就逮个着。

  黄立安来过南山很多次了,他对南边那些垃圾山特别感兴趣,但是黎阳和谭帅都不让他去看,那里啥脏东西都有,很多都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小孩子靠近很危险。

  两个人跑出去了,接线员又把黎阳叫回来,把捆好的报纸递给他,交代他好好学。

  傍晚时候,谭帅回来的比平时都早,不让黎阳做饭,说是出去吃。

  但是,拖拉机厂的门卫是新来的,并不知道几年前的事情,而且还特别警惕,问黎阳问这个干什么,是不是摩托厂派来的奸细,再捣乱就去找警卫室的人来……

  黄立安喜欢这里的大玻璃,把空花盆都搬到明亮的窗户那,装土,放种子,浇水……

  徐国华跟高中相比并没有啥变化,依旧是瘦瘦高高的,跟黎阳坐着一起说大学这一年多的生活,他依旧不喜欢跟人交谈,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看书。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很大。”徐国华道:“等你过年回来,我带你去看看。”

  路上,两个人交换了最近看的书的名字,相互推荐了一下自己喜欢的,黎阳发觉徐国华看书越来越多了,而且种类也很杂,很多跟专业无关的书也会去看,甚至是爱情小说。

  听说盆里的苗长高以后,明年春天还要移植到外面,黄立安突然打了抖,觉得小树挺可怜的,连个衣服都没有。

  出去吃,那就是去邱家小饭馆,要上素三鲜、甘蓝、牛肉三种馅饼,一种一斤,再加上一盆子鸡蛋汤和三小碗咸菜,又香又饱,跟在家里吃一样实惠。

  “怎么这么多。”接线员要撕开给黄立安装,“你谭哥每次从外头回来都给我们带不少东西,他挣钱,我们就厚着脸皮收了,你还是学生呢。”

  因为货车多,又有仓库,所以南山这边白天晚上都有人值班,黎阳他们到时,屋子里面的炉子已经烧的很红了。

  冬天特别适合吃热乎乎的砂锅,他们家的人还真的跟黎阳请教了,黎阳挺不好意思的,把平时自己咋做的告诉了,不单这顿饭钱被免,走时还被硬塞了两斤牛肉馅饼。

  这营养土一点都没浪费,全都在花盆里面。

  把樱桃种完,黎阳和谭帅一起把昨天弄好的零件拢在一起,分别开始组装打火机,之前一个个锈迹斑斑的铁疙瘩,一夜之间恢复成了从前的锃光瓦亮的模样。

  快到中午的时候,有人来找谭帅说事情,黎阳先带着黄立安回去了,直接去的西区,找徐国华。

  谭帅有时候会做一些看不懂的事情,有些是无意义的,有些事后看,是有缘故的。

  不想耽误他的工作,说了一会儿话,黎阳留下了他在学校附近买的果仁夹心糖和三个大大的塑料皮本子,果仁夹心糖是他们那里的特产,五斤一包,糖纸花花绿绿的,特别亮眼,本子里面是红色的横线画出来的格子,十分适合写留言。

  现在天冷了,也有风,如果不扎帐篷,光在外头站一天,头皮都得吹麻了。

  在赚钱和种樱桃之间,大毛选择了前者,他留在了摊子边,黎阳和谭帅以及黄立安三个人去南山。

  从棉花厂回来,黎阳又去买了一箱子鸡蛋,他表姐怀孕了,需要好好补补身体,如果在老家那边,他们也是要送鸡蛋过去的。

  周日的时候,谭帅是没事的,黎阳找了个借口出去,也没带黄立安,自己跑到拖拉机厂,跟门卫打听几年前的拖拉机的事情。

  在家里呆不住了,黎阳背上书包,先去了棉花厂门口的传达室,问候为他传话好多次的接线员。

  接线员正裹着棉大衣看报纸,看到他俩,赶紧开门把他们让进来,张口闭口夸赞黎阳和谭帅都能干,他在电话里面听着两个人忙来忙去的,都想辞职去拼搏一下了。

  说话的时候,黎阳和徐国华一起帮爷爷奶奶叠元宝,黄立安也想帮忙,徐国华的奶奶给他拿了两块小蛋糕,他就老老实实的抱着甜甜的蛋糕在那里啃。

  而且,有帐篷的话,客人选择货物时也能挡挡风。

  言语中,对摩托车厂的人十分厌恶。

  下午,谭帅有事,让黎阳在家好好歇歇,别到处乱跑。

  黎阳抱着黄立安睡了一个午觉,二十多分钟之后,醒了,一边收拾屋子一边听广播,再看怀表,时间才过去半个小时。

  徐国华的爷爷奶奶挺担心孙子这点的,怕他以后分配工作会吃亏,黎阳劝他们安心,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各有优点,不用太操心。

  估摸着时间,黎阳要回去做饭,知道他们家还有几口子人,徐国华的奶奶也没强留,给黎阳和黄立安抓了很多奶糖,又让孙子送他们。

  摩托车厂以前是农机二厂,虽然分了家,但从前都是一起的,发达以后,脱离其他三个厂子独立,被其他三个工厂视为“叛徒”。

  摩托车厂越来越红火,又办新厂又加工资,另外三个工厂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因为这个对比,关系更加恶劣起来。

  黎阳啥也没有问出来,反被驱赶了开。

  不想把事情闹大,黎阳还是默默的躲远了。

  三天的时间实在是太过短暂,一眨眼,就到了要返校的时间。

  黎阳看大毛摊子上的电子表卖的好,本来也想背回去一兜子卖,谭帅并不同意,他认为黎阳的学业已经很繁重了,不该再做这些。

  看谭帅态度坚决,黎阳就放弃了,收拾好了包,被送到了火车站。

  因为黎阳回去再过两个月就放假了,很快又能见面,所以送行的时候,几个人的情绪还算是好。

  谭帅同意黎阳寒假跟他一起跑车,黎阳高高兴兴的坐上了火车,离开了海城。

  在B市和球队里的其他人汇合,黎阳踏上了继续北上的旅途。

  列车越往北走,天气越冷,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的冰天雪地,大家伙都想着,下车的时候可要多穿几件,终点站的冬天和海城以及B市的完全不同。

  到了火车站,一行人坐车直奔学校,别人从B市买了些纪念品,黎阳左右两只手拎着两捆子报纸,即便不在海城,他也想通过这种方式了解那里的变化。

  到了学校,还没进宿舍,黎阳先在电话亭往海城打电话,把自己平安到达的消息传达过去。

  离开了一段时间,黎阳发现自己的床已经被涂林霸占了,进屋的时候,他正顶着一个鸡窝头在戳电脑,那样子比考试还认真。

  黎阳这次回来,宿舍人在屋子给他煮了一锅挂面接风洗尘,因为学校食堂还没有卖饭,他已经饿的忍受不了了。

  重新回到了学校,黎阳又恢复了从前的吃饭、睡觉、学习的状态,不久后,他们收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是苏联著名机械研究实验室来到本市和本校来交流,另外就是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学校决定将期末考试提前,让学生们能够早点放寒假。

  前者让机械系的学生们振奋,后者牵动着全校所有师生的心,熬夜看书复习的人更多了,谁也不想考试不及格,都想早点回家。

  黎阳的学业并不紧张,他从杨帆老师那里打听到了苏联交流人员的行程,一直跟着他们跑着听演讲。

  这次来交流的有八十人之多,其中包括两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是苏联运输机械、传统动力学科的创始人,学术著作都是全世界机械人学习研究的,能听到他们演讲,机会十分的宝贵。

  这个消息早就刊登在报纸上,其他省市的学生和老师也冒着风雪北上,黎阳算是占了个地利的便宜。

  徐国华也来了,他学的自动化也是这个实验室主要研究的,他是请假过来的,只有站票,到了地方,累的整个人看着都变形了。

  跟他一起来的是他们学校机器人专业的学生,这块国内的储备比较薄弱,有机会能学到更多,他们整个专业连老师都来了。

  徐国华住进了黎阳的宿舍,跟他睡一个被窝,其他人就得挤招待所。

  徐国华跟着黎阳吃食堂,为了省钱,他的其他同学就在招待所自己煮饭,书包里都带着咸菜,煮挂面加一个鸡蛋营养差不多就够了。

  黎阳知道附近的菜市场,听完讲会去买白菜给他们,适当的补充维生素。

  交流团走到哪里,都有大批的学生跟着听讲,屋子里面容不下,很多人就在门口听,所有人都珍惜来之不惜的机会。

  为了照顾这么多学生,演讲的门都是敞开的,热气拢不住,屋子里和外面温度几乎一样,无论是演讲的人还是学生,都丝毫没有怨言。

  黎阳做为大二的学生,半条腿算是跨进了机械这个大门,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现在所学的,和人家研究的,差的太多了,这种差距令人沮丧,但是同时也催促着所有人继续努力学习。

  交流团里不单有学者,还有很多工程师,重工业工厂的厂长或者技术人员,他们被学生们的热情感染,也临时加开了演讲,虽然讲话不专业,但是内容都是贴近实际生产的。

  这个时候,教室里面就得先给本市工厂和企业前来听讲的人让地方,毕竟很多学生离实践还差的有点远。

  黎阳连追着一个拖拉机厂的工程师许多天,他都认得了黎阳的脸,还找黎阳提问过问题,俩人用蹩脚的英语交流,旁边的翻译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笑的十分矜持。

  大着胆子,黎阳向这位工程师要了联系的方式,他大三以后就有时间实习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去这个工程师所在的工厂去学习。

  黎阳学校所在的城市也有好几个拖拉机厂,但是那里的生产线不少都很老旧的,和外面的已经有了明显的代差,他想尽可能的学习更先进的。

  这位工程师非常友善,同意了黎阳的请求,黎阳拿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他看不懂文字,高兴万分,回去之后,让涂林给他翻译成了中文。

  当天,如愿的黎阳就给海城打电话,给谭帅留言,他要看看苏联的拖拉机和谭帅当年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当然,他也想看看其他的,通过翻译的介绍,黎阳知道那边的工厂也是成片建造,如果能去更多的地方参观学习,那也是一件幸事。

  工厂、学校、企业热情邀请交流团,交流团的演讲场次远远超过了刚开始订制的计划数量,所有人的热情都很高涨。

  这天,演讲的地点在本市的礼堂,因为是关于“汽车与拖拉机工程”项目,里面坐着的人是本市第一大汽车企业的人员以及各个学校汽车专业的老师和优秀学生。

  声音经过扩音器传出来,黎阳和宿舍几个人缩在棉衣里面正听着,突然感觉后面好像有了骚动。

  黎阳回头,先看到是杨帆老师,立刻靠到了一边,想要把位置让出来。

  杨帆老师却摆了摆手手,没有往前走,示意周围的同学们继续听,他转头跟旁边的人说了一句话。

  他身边的人个子不高但也不矮,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样子,头发翘起一撮,眼睛周围有明显的长期熬夜留下的痕迹,相貌不是那种特别好看的,但是看着特别的舒服。

  黎阳扫过一眼,正要回头,那人却突然抬头,两个人的视线撞上了,然后那人张嘴说了两个字,“黎阳?”

  声音不大,但是黎阳确定应该是叫了自己的名字,心里突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跟这个人应该是认识的。

  黎阳想要靠过去,那个人却做了个手势,让他先听讲。

  四十多分钟后,里面的演讲落幕,礼堂内外响起热烈的掌声,黎阳跟着杨帆老师挤出人群,在门口的不远的地方,那个男人放下遮挡呵欠的手,笑着对黎阳道:“你好,我的小笔友。”

  黎阳只有一个从来没见面的笔友,那就是他在报纸上看到的许教授。

  “许、许教授……”因为相见的太突然,黎阳既惊喜,又有点不知所措。

  许琰伸手拍了拍黎阳的肩膀,“很高兴见到你,想跟你说说话,但我得先进去请教几个问题。”

  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这次大老远跑过来肯定有事情,黎阳连连点头,“许教授,您先忙。”

  黎阳目送着许教授和杨帆老师进了礼堂,站在那里半天,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宿舍其他人靠过来,“刚才那人是许琰教授吗?在报纸上看过他的照片,本人比照片精神多了。”

  黎阳点点头,宿舍的几个人一阵跺脚,催着黎阳好好讲一讲,他和许教授是怎么认识的。

  许教授的成就没有办法和里面那两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相比,但是他在国内机械方面颇有建树,回国后在很多项目中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还年轻,是他们机械学生所仰慕的。

  虽然初次见面结束有点仓促,但是很快就有了第二次。

  第二天傍晚,黎阳刚跟徐国华从外面回来,宿舍就来了一位客人,正是许琰教授。

  宿舍里的人都站起来了,许教授笑了笑,“我过来找黎阳一起吃个饭。”

  黎阳赶紧把羽绒服穿上,戴上帽子和手套,包裹的严严实实,跟着许教授离开了宿舍。

  他下楼之后,往三楼看了一眼,果然好几个脑袋挤在那里看着他。

  没去食堂也没去外面,许教授带着黎阳到了教职工宿舍,袁教授住宿的地方。

  黎阳到时,宿舍里面散发着炝锅的香味,杨帆老师带着围裙,穿着旧衣服,正在烧菜。

  黎阳想去帮忙,被许教授按在了沙发上。

  教职工宿舍面积也不大,客厅小小的,除了一张沙发,就是几个凳子,最醒目的就是书架上摆的满满的书。

  “我听老袁说了,你在你们系成绩也是非常不错的。”并没有多余的寒暄,许教授上来就问道:“学习上还有什么困难?”

  黎阳摇了摇头,“有困难老师也都帮着解决了。”

  拿掉脖子上的围巾,许琰整个人瘫倒在沙发上,叹了一口气,道:“好久没有听过这样的话了。”

  在项目组,天天听到的是“这里遇到了困难”“那里实验结果有偏差”这些,“困难解决了”这样的话,太少了。

  知道他们研究的东西自己帮不上忙,黎阳只能干巴巴的说一句“辛苦了”。

  突然见到这位一直书信联系的友人,黎阳反倒不在意彼此的学生和教授的身份区别,他更意外的是,这位许教授的年纪。

  信里都是用长辈的口吻说话,但是实际上却很年轻,看上去比袁教授小很多。

  仿佛看穿了黎阳脑袋里想的,许教授道:“我确实比你们袁老师年轻,他都是老头子了,我还好。”

  杨帆把炒好的菜端到茶几上,道:“许教授,我的老师年纪也不大。”

  许琰靠在沙发上笑,“那要看他跟谁比。”

  吃饭的时候,他们的谈话也没停止,许教授问黎阳毕业之后的打算,黎阳说回海城,他高兴的点头,“好,如果你读研,感兴趣的方向跟我研究的一样,欢迎来我们学校一起钻研学习,你毕业的时候,我们这个项目也应该结束了……”

  能得到这样有名望的教授邀请,黎阳心里是十分高兴的,但是他更想在实践中学习。

  听了他的想法,许琰只是笑了笑,“可能我问你这个问题有点早了,等你跟着袁老师实习一段时间,也许会改变念头。”

  吃完饭,想起许教授曾经参观过农机厂,怀着试一试的念头,黎阳提起了拖拉机的事情。

  “我还有点印象。”许教授窝在沙发里,道:“那时美国农机巨头捐给北方农场一批拖拉机,当然也不是白给,他们展示拖拉机的性能,我们花钱买了不少,同时三个省市的几家农机厂分别引进了国外公司的生产技术,只可惜我们海城拖拉机的发展未尽人意。”

  提到这个,许教授的面上有些无奈,当年他还参与了引进的事情,花了钱,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只兴盛了一段时间,技术和生产并没有得到想要的提升,虽然产品口碑还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算是失败的结果。

  “六百六十万。”许教授扶着额头,道:“包括拖拉机和收割机一共十三辆,零件坏后工厂都无法生产,只能当做废铁一样堆在那里。”

  小小的宿舍里鸦雀无声,同是学习机械的三代人,此时心里生出同样的悲哀之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